找到相关内容1158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喜乐与空无(1)

    :二次第,意指生起次第,以及圆满次第。  为了证悟涅盘(获得解脱)或证菩提(觉悟),必须追随有经验、善知识和有成就的上师,依上师指示,以正确方法达到适当证悟境界。“”的实际修行法,许多经文及密宗...普遍大成就  容我顶礼上师金刚足  接著是允诺编写释论的誓愿:  恭敬顶礼请准传释论  法源悉自精义檀陀罗  大成就者天竺轨范师  并获所有上师润饰成  接著是:  此法悉为寻求解脱  精心阐述只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3555688.html
  • 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世间的究竟解脱。三、从禅出教的精神,才能发挥宗教的真正伟大的力量,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也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真实性。[7]  而且,她在书中给“人间佛教禅法”提出的几个问题、赋予的几个使命也都颇具新意。...学佛以人间正行为本。印顺法师对于“人乘正行”的重视与阐发增加了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关注程度,李老师也认为:“解脱的实现,其首要的步骤是──先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人’。”[76]他强调:  学佛修行乃是...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
  • 出世与入世的无诤之辩

    解脱,有些人行菩萨,有些人根本只想享受人天福乐,哪里是人人都“欲仿效佛陀、追求超越、追求圆满”?这就谈不上什么“集体潜意识”。名词是不能乱套的。  昭:我真的不知道作者所说的那种—“欲仿效佛陀、...作者到底了不了解,所谓“人间佛教”,它是否排除了六众生而只范限在人类的佛教?它是否排除圣位而只范限在凡位的佛教?如果是这样,也许作者的指责还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如此,人间佛教帮助的对象是“一切...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855703.html
  • 当代台湾佛教的荣景与隐忧(下)

    妄为伍,让社会极度轻藐,当其时,这些隐修僧又何尝拿出过「修证」的成绩单,来改变那俗不可耐的佛教现状,或改变世人对佛教的鄙夷目光?我们无心轻慢「自了汉」,因为如果一个行菩萨的人,不能容忍解脱的存在,那么...」的法案,并能有效抵制金权结构下容易生成的恶法与恶政。  基督宗教早就这么做了,在西方长期政教关系的抗衡中,教会早已摸索出一套与政治势力的对应之,而把基督宗教中「公义」与「爱」的理念,巧妙地推展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0055704.html
  • 教育制度:一个佛学教育愿景的勾勒与实现

    各有其立足的领域与资格,也不宜过分自我膨胀到宣称佛学教育完全取代掉一般的佛教传播或佛教教育。例如,仅以佛教教育而论,其在解脱上所强调的戒定慧三增上学,或在菩提上所着重的六种波罗蜜多,皆带有各自在...经典群当中,首推汉译的四部《阿含经》或巴利语相当的译本《尼柯耶经》(Nik芋ya),这是探讨「佛教解脱」或「声闻佛教」的根本材料,接着即可转进在「佛教菩提」或「大乘佛教」居于台柱地位的《般若经》。...

    蔡耀明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4756219.html
  • 论佛教的自杀观

    ─────────────   9.《薄伽梵歌》提出的三种解脱是:(一)智行(`jnana-yoga`),勤行(Karma-yoga)和信行(bhakti-yoga)。   185页   ,也...解脱的证得。在   轮回转生的思想下,死亡并非那么可怕,因为它代表新生,而死亡方式本身──是否自然死亡,意外丧生,或自杀──并不那么   重要(6)。重要的是在死亡时刻心灵是否澄净,而这种临终的...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5156221.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的善果──正觉、解脱、涅槃,也就在生活当下,播种无漏的善因,灌溉无漏善缘,才有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善果的收成。  “烦恼结”在生活中打造,也唯有在生活当下 反其才能够拆开它;具有无明、渴爱的有情,...苦、乐两边,于菩提树下行中道,不久即成就佛眼、完成佛智,自知、自觉成等正觉,逮得诸漏尽的心解脱、慧解脱──究竟般涅槃。[28]   修学声闻者的菩提、成佛者的佛道,首先,需要认识、亲近能授与三十七...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辨中边论》探微(3)

     大乘菩萨的修行,通常是讲六度、十度,而本论却重点阐述三十七道品。大家都知道,三十七道品是解脱的主要修行内容,正因为如此,在盛行大乘的中国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论把它提出来,作为契入空性及破除...办,故此次第依因果立。”五力建立的因果顺序为:信、进、念、定、慧。当决定信三宝、四谛之理,解脱、涅槃之,于是发起精进。精进之后,才能安住在正念中。如果长时安住在正念之中,久而久之,自然就...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156517.html
  • 澈见本心问答集(3)

    ,慎勿放逸。”平常如何观照?但言不放逸六根竞逐于六尘,此为要旨。放逸就是我们的怨贼、生死怨家之一。所以对于这样的习气、烦恼需要好好对治一番,于涅槃,斯可希冀。所以说,不放逸是解脱之根本。平时,依此...?信解若真,还有行证吗?不是信解就是行证吗?  答:慧目未净,是无明所蒙蔽。执著众生相则显现无明,或曰颠倒见。又:信解若真,还有行证吗?是的,对大根器者来说,信解行证同时解脱,但大多数行者,习气深重,...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756672.html
  • 天台十乘观法的理观和事行

    ,而度如佛如之众生;虽知烦恼如实相,而断如实相之烦恼。何者?若但拔苦因不拔苦果,此誓杂毒,故须观空。若遍观空,则不见众生可度,是名著空者,诸佛所不化。若遍见众生可度,即堕爱见大悲,非解脱。[2] ...方能得道,三四二五,单七只八,当分是,故云当依念处得道,又云是道场,又云是摩诃衍,念处既尔,余品亦然。是为当分道品,而非调停也。   明相摄者,如念处一法皆摄诸品,引《释论》文云,念处既摄余品,余...

    心 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5656762.html